为上海丽英小学数字教材的应用实践点赞,666
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自1998年创立之初,即确立了“创建信息化教育特色”的办学目标,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了近20年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探索。
学校先后承担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部市合作“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实验”试点、“英特尔一对一学习”等项目,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方面已具备扎实的基础。2014年,学校成为上海市数字教材实验项目首批试点校。三年来,丽英小学以常态化实践促进数字教材深度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完善数字教材常态化
应用环境
借助虹口区“校校通”升级工程,丽英小学已基本实现千兆到校、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实现数字教材“一对一”的常态化应用提供了网络环境的基础保障。
在虹口区项目组支持下,学校为实验年级(四、五年级的8个班)师生统一配置了个人笔记本电脑,并让师生以借用形式携带使用。终端的统一配置,为数字教材软件的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了便利。
为促进数字教材的常态化应用,学校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造校园网,升级普通教室的信息化设备。如在2015学年,学校为所有教学场所安装了70寸交互智能平板。其强大的触屏功能和交互功能,与数字教材以及其他移动设备搭配使用,产生了很好的整合效果。
加强数字教材常态化
应用力度
学校以聚焦课堂常态化实践为基础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从成为数字教材实验项目试点校之日起,学校就特别重视加强数字教材的常态化应用实践。
学校紧密结合教学研究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校项目组领导下的实验管理保障机制,明确提出了数字教材的“五个必用”——日常教学考核课必用、组内研究课必用、校级(及以上)展示或评比教学必用、语数学科练习配套系统必用、教师每周自主实验课必用,并配套了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以此督促教师在多个使用场景下应用数字教材。根据数据分析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参与实验的学科在新授课上应用数字教材的比例已超过90%。
若想实现数字教材应用的常态化,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着力从以下方面加强项目组的教师队伍建设。
1.提升信息素养
得益于学校十余年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经历,丽英小学大多数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为更好地开展实验,学校又利用寒暑假对实验年级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提升教师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交互智能平板与数字教材结合的使用能力;二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三是微课等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学校还为教师梳理了各种信息技术常用工具,便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学校更鼓励教师保持对公共开放资源的关注度,提升融合应用各种网络工具的意识。
2.形成推进策略
为帮助教师解决在应用数字教材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困难,校项目组深入研究推动创新实践的措施,形成了以下推进策略。
(1)由浅入深策略。即逐步推动数字教材从浅层次应用、模仿性应用,向深层次应用迈进。对于初涉实验的教师,只要能够打开、滚动、翻页,简单模仿纸质教材阅读即可。随着实验的逐步推进,有一定基础的教师要根据总项目组的指导和建议,逐级提升应用层次。
(2)点面结合策略。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和教师结对机制。骨干教师率先实践,普通学科教师再逐步跟进。
(3)技术融合策略。将数字教材融入教室交互智能平板、电子教室软件、学校自建的学习平台等系统,充分发挥技术的集成效应,优化数字教材功能。
3.鼓励创新实践
学校为有想法、肯干事的教师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没有先例可以遵循的情况下,闯出一条新路。学校教学研究的三大活动(教研组内研究课、校级教学评比和校级梯队示范教学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创新、实践和提升的舞台。三年来,实验教师共展示了近200节有质量的数字教材实验课,推动了数字教材的常态化应用。
拓展数字教材常态化
应用深度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是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用技术去创新教学,这也是数字教材深度应用最为本质的特征。为此,学校引导教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以此带动教师重塑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再造教学流程、变革教学方法,促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学校构建了“以促进个性化自主学习”为目标,立足于数字教材应用的“前置学习,再造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律师林肯》一课的教学做简要分析。
图1 区、校两级项目组组织结构
《律师林肯》一课所涉及的“上弦月”知识,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在课前通过数字教材“流转”功能推送了微课《上弦月》和学习任务单,同时让学生思考几道整体感知课文的配套练习。学生在个人终端上进行目标清晰、时间充分、自定步调的学习。
教师通过对学生配套练习系统反馈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教学,确定了讲授新课的切入点,即“林肯掌握的全部事实有哪几点”。
课内,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此时,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得以凸显。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笔记”功能,自主阅读批注;在合作学习后,再次修改批注。批注式阅读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学生实现深层阅读。一堂课下来,同样一篇课文两页纸,却生成了每个学生都不同的专属教材。图2为某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截屏,
图2 某学生《律师林肯》一课学习过程截屏
参与数字教材实验的过程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了平台,不少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专业发展的成果。三年来,以数字教材应用为背景,学校承办的展示、培训、交流活动共计20场,教师近50人次参与各级教学展示,在各项案例评比或教学评比中,有46人次获等第奖。依托该项目研究开发的教师培训课程《信息技术环境下前置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已作为上海市“十三五”教师培训共享课程正式上线。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如何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如何紧密结合数字教材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的主题。
(作者魏敏系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数字教材实验项目组负责人,孙幼丽系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校长,陆秦岭系上海市民办丽英小学数学教师、项目组成员)
~ END ~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1期
责任编辑:牟艳娜
微信编辑:李中华
推荐阅读
胡晓娟:把握数学的“变与不变”,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创新课堂
还记得《美丽化学》视频吗?这位老师利用数字化实验让学生爱上化学 | 数字课堂
范胜武:设备买了,平台建了,怎么让老师们用起来?学校如何形成OTO教育生态圈? | 名师引领
毛筠:英语口语纳入中考,未来英语怎么教?不看后悔 | 创新课堂
黄芳:是不是技术应用又多又新,才匹配得上“智慧教育”? | 名师引领
程晓堂:借助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有哪些可为、能为、应为和不为之处? | 创新课堂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欢迎订阅 订阅有用▼
订阅方式:全国各地邮政局
邮发代号:80-896
期刊定价:12 元
欢迎投稿 稿酬从优▼
投稿邮箱:zhuyz@pep.com.cn
fuhy@pep.com.cn
投稿联系:010-56086251
投稿QQ群:246982773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吧!